景洪复读生高考排名怎么排,地理培训机构条件,高考地理偷分技巧有哪些?高考地理偷分的成分相对语文、政治等主观性强的科目其实并不明显,但也是有一定的答题技巧可言的,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同样可以多得很多分数。下面是高三网小编整理的高考地理偷分技巧不看后悔,供参考。
高考地理必背大题:盐度和洋流
⑴盐度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盐度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2023年高考地理答题方法与技巧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一个人在世上的人生轨迹很少会改变,更不会突然改变。
你人生的道路是什么样子,从一开始就已经是清清楚楚的了。
――科马克・麦卡锡。
我所惧怕的从来都是人们内心的欲念,而不是来自于命运或自然界的威胁。
――吉本芭娜娜。
【解题思路】对比生物量的数据,地上和地下的草本植物都呈增加趋势,故越来越繁茂。
而地上和地下的灌木植物累加起来,呈缓慢增长或负增长状态,故越来越萎缩。
故选D。
【命题立意】7~9题以实验模拟数据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关系”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数据的能力,要理解好地理要素间的关联性。
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0~11题。
【解题思路】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A。分析题意可知,移民人数除以移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可以计算出各时段总人口的数量。计算可知A图符合题意。
11该国人口增长数量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解题思路】结合第10题的A图,不难得出该国人口增长数量多的时段为1950―1970年。故选C。
【命题立意】10~11题要求考生要运用“移民人数与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分析人口增长特点和人口数量变化。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风沙活动)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本题以高原风沙灾害为主题展开考查,涉及到沙源分布、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风沙对交通的危害、如何防治等多方面的内容。第(1)问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要注意根据材料归纳,“冬春季盛行西风……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可反分析出错那湖中河口三角洲的泥沙;第(2)问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主要分析其自然原因,可从气候、植被、地形、风向等角度分析;第(3)问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要注意从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损毁机车和通信、信号设备,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回答;第(4)问风沙防治措施要综合防治,应从阻沙和固沙两方面作答。
【参考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河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图7,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2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8分)
我们总受语言的欺骗,因为言语强加给我们的逻辑,往往比生活实存的还要多,而我们身上宝贵的,正是尚不确定的东西。――安德烈・纪德
这年头,什么都能原谅,就是说真话不能原谅。――卡洛斯・鲁依斯・萨丰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8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6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工业区位影响因素、工业区位选址的评价等地理知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运用所学区位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第(1)问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要注意结合题干材料“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靠近红海和波斯湾等作答;第(2)问旨在结合具体的工业区,分析其发展的区位条件。答题既要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如气候干旱),也要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如缺劳动力),挖掘出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第(3)问为开放性题目,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只有言之成理或自圆其说即可。
【参考答案】(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今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图8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设计旅游活动的把握。
【解题思路】考生要搜集旅游信息,结合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确定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要明确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确保旅程的安全,防范措施要到位。
【参考答案】海拔较高(3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地震灾害产生机制的把握。
【解题思路】该题要求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考生要认真审题,结合题干信息作答,抓住“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震区出现多次降雨”等关键词。
【参考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44(10分)环境保护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图10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水土流失带来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的把握。
【解题思路】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该题要求考生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作为水土流失的一种,切沟加大了土壤侵蚀量,对坡耕地的危害很大。防治可借鉴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思路,多种措施并用,如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等。
【参考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二、2023复习备考建议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突出基础知识复习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更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立足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和养成,以教材为线索,加强主干知识梳理,课程标准中没有的知识,坚决予以删除。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全国新课标I文综卷符合考核纲要,体现了高考项目组总体设计思路。在高三备考中,依照课程标准复习地理基础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但如何抓基础呢,有很多老师的做法就是讲基础,基础重要,就讲一遍,基础很重要,就再讲一遍,总是认为讲的遍数越多,基础抓的就越牢固,其实这种做法效率是极低的。复习中教师要尽量少讲,少讲并不是不讲,而是要讲学生的疑惑点、讲教材中的难点、讲高考中的重点,而这些只有让学生看了、思考了、做了、说了,教师才能知道到底哪里是学生的难点、哪里是学生的疑惑点、哪里确实是学生需要老师讲的。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雪莱
陌生对我来说不是熟悉的反面,而是信赖的反面。不熟悉的不一定陌生,但熟知的却可能是陌生的。――赫塔・米勒
2.着力培养读图能力,训练做题严密思维
各种类型的地图是地理语言的重要构成,高考地理试题是“有图考图,无图也考图”,高考地理试题的解题往往就是“从图中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题答题”的过程。图表分析是历年文综试题的一大特色,我们可根据历年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各类图形分类剖析、解读,逐渐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读图技巧和读图析图能力。高考不考死记硬背的东西,重在考查利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个能力不是讲出来的,是训练出来的。所以平时复习强调学生尽可能多的做题,尽可能多的感受各种题型,训练学生使用地理术语答题,而不是用自己的话答题,加强学生文字组织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从而真正提高思维方式的科学性、思维过程的严谨性,减少由于文字表述不当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失分。备考中引导学生做题要时时处处找依据,做题的每一步,每一个选项、每一个要点的取舍都要有依据。
。
高考地理31种答题模板: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1、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
2、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