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难度,2023年语文高考试题及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难度,近很多人在关注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难度,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23年语文高考试题及解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一24题。
张择端的春天之旅
②张择端在12世纪的阳光中画下《清明上河图》的第一笔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为汴京这座光辉的城市留下了后的遗像。他只是在完成一幅向往已久的画作,他的身前是汴京的街景和丰饶的记忆,除了笔尖在白绢上游走的陶醉,他在落笔之前,头脑里没有丝毫复杂的意念。
④“上河”的意思,就是到汴河上去,跨出深深的庭院,穿过重重的街巷,人们相携相依来到河边,才能目睹完整的春色。那一天刚好有柔和的天光,映照他眼前的每个事物,光影婆娑,一切仿佛都在风中颤动,包括银杏树稀疏的枝干、彩色招展的店铺旗幌、酒铺荡漾出的新酒的芳香、绸衣飘动的纹路,以及弥漫在他的身边的喧嚣的市声……,所有这些事物都纠缠、搅拌在一起,变成记忆,一层一层地涂抹在张择端的心上,把他的心密密实实地封起来。他铺开画纸,轻轻落笔,但在他笔下展开的,却是一幅浩荡的画卷,他要把城市的角角落落都画下来,而不是其中的一部分。
⑤没有内心的强大,支撑不起这一幅浩大的画面,零落之雨、缠绵之云,就会把他们的内心塞满了,唯有张择端不同,他要以自己的笔书写那个朝代的挺拔与浩荡,即使山河破碎,他也知道这个朝代的价值在哪里。
⑦画的主角是以复数的形式出现的。他们的身份,比以前各朝各代都复杂得多,有担轿的、骑马的、看相的、卖药的、驶船的、拉纤的、饮酒的、吃饭的、打铁的、当差的、取经的、抱孩子的……他们互不相识,但每个人都担负着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心境、自己的命运。他们拥挤在共同的空间和时间中,不绝如缕,济济一堂。于是,这座城就不仅仅是一座物质意义上的城市,而是一座“命运交叉的城堡”。
⑧在这座“命运交叉的城堡”里,潜伏着命运的种种意外和可能,而这些,正是故事需要的。英雄的故事千篇一律,而平民的故事却变幻无定。张择端把他们全部纳入到城市的空间中,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这座城市的真正魅力在哪里。他面对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一个变化的空间。他画的不是城市,是命运的神秘与不可知。在多变的城市空间里,每个人都在辨识、寻找、选择着自己的路。选择也是痛苦,但没有选择更加痛苦。张择端看到了来自每个平庸躯壳的微弱勇气,这些微弱勇气汇合在一起,就成了那个朝代里为生动的部分。
⑩河道里的水之流,与街道里的人之流,就这样彼此呼应起来,使水上人与岸边人的命运紧密衔接、咬合和互动。没有人数得清,街市上的人群,有多少是赖水而生;没有人知道,饭铺里的食客、酒馆里的酒客、客栈里的过客,他们的下一站,将在哪里停泊。对他们来说,漂泊与停顿是他们生命中永远的主题,当一些身影从街市上消失,另一些同样的身影就会弥补进来。我们从画中看到的并非一个定格的场景,铁打的城市流水的过客,它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它不是一瞬,是一个朝代。
⑬汴京以130万人口,成为当时世界上大城市,成为东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壮丽顶点。这座因水而兴的城市没有辜负水的恩德,创造了那个时代辉煌的文明。但另一方面,水也是凶险的化身。就像那艘在急流中很有可能撞到桥侧的大船,向人们提示着水的凶险。汴河的泛滥曾给这座城市带来过痛苦的记忆,它在空间上的漫漶正如同在时间上的流逝一样冷酷无情。
⑬直到此时我才明白,《清明上河图》并非只是画了一条河,它本身就是一条河,一条我们不可能两次踏入的河流。
⑭张择端的结局,至今没有人知道,但无论他死在哪里,他在弥留之际定然会看见他的梦中城市。那时城市里河水初涨,人头攒动,舟行如矢。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诗概念是西方学者根据“荷马史诗”等资料归纳总结的,其要素有三:有长篇巨制、有神话故事、有作者。这样的概念标准适用于西方史诗,对中国汉语史诗却并不适用。19世纪,黑格尔曾在《美学》中断言“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20世纪,中国学者对此观点提出了种种意见,但仍是以西方史诗理论为依据进行探讨解释,均不够准确。
汉语史诗形成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五帝时代,发展于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夏商西周三代,繁荣于中华文明转型的春秋战国时期,表现出了许多不同于西方史诗的内涵特征。其一,汉语史诗独立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内部,如虞族内流传的是《韶乐》,夏族内流传的是《九歌》,商族内流传的是《商颂》等。而西方史诗融合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之间,如《荷马史诗》反映了爱琴海周边众多部族的故事。其二,汉语史诗因中华文明的农耕生产、血缘管理等基础原因而在内容上表现为“天体日月崇拜史诗”“山川土地崇拜史诗”“祖先世系崇拜史诗”等类型内容,与西方史诗仅仅表现为“英雄史诗”不同。其三,汉语史诗因中华文明的各种仪式、通神法器而表现为早期的“图”“话”结合到后期的“图”“书”结合的世代传承方式。“图”是永恒不变的史诗主题,“话”与“书”则是不同时期的具体演述。
西方的史诗既可以在宗教场所演述,又可以在民间集体聚会场合演述。中国的汉语史诗,在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只在宗庙社坛中演述,是宗教、政治、伦理的三合一,所表达的是血缘族群共同的集体意识。也正因为如此,原始时代的神话思维、原始意象在中国的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一直延续保存下来,并通过在宗庙现场的演述实践而发扬光大。而西方氏族社会的神话思维、原始意象在进入文明社会后便不再延续。由于在宗庙里演述,包含宗教、政治、伦理等内容,所以汉语史诗又称“颂诗”“雅诗”。此外,据甲骨文、青铜铭文可知,汉语史诗还被称为“祝”“典”“册”“史册”“作册”“再册”等。总之,汉语史诗在内涵、外延、称谓、特征等方面都与西方史诗有很大不同。
古希腊轴心文明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代表原始神话思维的史诗被代表理性思维的哲学所取代。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三卷表示,要把荷马等诗人驱连出他的《理想国》。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中指出,这是因为“柏拉图处在希腊文化由文艺高峰转向哲学高峰的时代”。而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方面,农耕生产、血缘管理长期延续发展,宗教、政治、伦理三合一传统有很强的惯性力量,神话恩维、原始意象仍有深刻影响,因而史诗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繁盛;另一方面,社会开始转型,理性思维张扬,宗教、政治伦理逐渐分离,出现了诸子争鸣、百花齐放的哲学繁荣景象。
从五帝文明起源到夏商西周文明早期,血缘部族内独立发展的汉语史诗,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融合转化,创新形成汉语新史诗、颂诗。这些汉语新史诗、颂诗,既继承了以往2500多年史诗的原始意象、集体意识等,又发展了理性精神、个体意识、哲学思维。汉语新史诗、颂诗这两方面的融合,体现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深刻影响了其后2500多年间中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今天,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中国实际,科学借鉴西方史诗理论,概括汉语史诗概念、术语,构建中国特色汉语史诗理论体系。
(摘编自江林昌《建构中国特色汉语史诗理论体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诗”这一概念源于“荷马史诗”,包括三个要素,但其标准并不适用于中国汉语史诗。
B.对于黑格尔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观点,中国学者虽持反对意见,但立论依据不正确。
C.汉语史诗与中华文明密不可分,在内涵外延、称谓、特征等方面与西方史诗相去甚远。
D.西方史诗可以在宗教场所和民间集体聚会场合演述,而汉语史诗只能在宗庙社坛中演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文化比较的视角阐述汉语史诗与西方史诗的不同,澄清了对汉语史诗的错误认识。
B.文章在论述汉语史诗的三个内涵特征时,除了与西方史诗进行对比外,还运用了例证法。
C.文章引述柏拉图和朱光潜的观点,有力地论证了古希腊轴心文明是西方史诗的高峰时期。
D.文章末段归纳了汉语史诗发展史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与影响,指出如何对待汉语史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语史诗独立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内部,内容多样;而西方史诗融合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之间,内容单一。
B.汉语史诗的“颂诗”“雅诗”“祝”“典”等称谓包含了宗教政治、伦理等内容,体现了其在宗庙里演述的特点。[来源:学科网ZXXK]
C.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转型时期,在此期间,不仅史诗发展繁盛,而且哲学也呈现出繁荣景象。
D.汉语史诗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等价值观念,促进了其后中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也获得了更为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驱动下,智慧社会概念应运而生。
相比之前的智慧城市概念,智慧社会不仅扩充了外延提升了内涵,更从顶层设计角度,为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提出了全新要求和目标。在范围上,智慧社会的涵盖范围更广,不仅城市和工商业,农村、农业同样可以享受生产生活效率的提升。在运行上,智慧社会更强调在科技支撑下的创新系统协同,生产、生活、治理、服务将更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在规制上,智慧社会更强调顶层设计、基础数据的互联互通,强调整个社会数据、标准、技术的共建共享。
我国是智慧社会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拥有构建智慧社会的强大基础和能力。接入互联网25年来,我国不仅建成了全球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互联网产业发展速度和成果转化能力也让世界瞩目。各地在智慧社会建设方面也在不断探索和试验,如杭州市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着力打造智慧社会的杭州样本。
(摘编自王静文《我国拥有构建智慧社会的强大基础和能力》)
材料二
智慧社会是继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之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社会状态,是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为目标的新型社会。智慧社会建设内容涉及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两大板块。
数字农村是智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问题是智慧社会建设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当前要在打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方面下大气力。对此,刚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已经作出具体规划部署。重点任务包括: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等等。这一切无疑是新时代乡村振兴令人振奋的伟大举措。
数字城市是以城市现代化发展、智能化综合治理与公共服务为目标,以数字经济发展为支撑,以城市经济社会和时空动态数据的有效挖掘、处理、融合、应用为重要手段的智能化、现代化的城市系统。建设数字城市各地动力强、决心大,然而由于不同区域和规模城市的齐头并进,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建设名称各不相同,有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等,欠缺统筹协调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摘编自《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慧社会》)
材料三
建设智慧社会是建设创新型的重要一环,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其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智慧公共服务主要采取分散建设方式,这在初始阶段有利于智慧公共服务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智慧公共服务进入深入发展、高质量发展阶段,分散化建设方式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例如,分散的智慧公共服务系统彼此之间没有连通,数据难以共享交换,导致运营成本增加,并给人民群众带来诸多不便。建设智慧社会,亟须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智慧公共服务深入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而且有助于推动监管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率。
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智慧社会建设应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起以东促西、以城带乡、以强扶弱的新格局,为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契机和动力。农村贫困地区可以依托智慧社会建设,利用信息技术补齐发展短板,消弭城乡数字鸿沟、区域数字鸿沟。
智慧社会建设在大大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生活便利程度的同时,也给公民个人权益保护带来一些隐患。智慧社会建设之所以能够带来便利,主要得益于对海量数据的有效获取、高效利用,其中含有大量个人信息。在数据高度共享的智慧社会,一旦个人信息被泄露或不当利用,就会给个人权益乃至社会秩序带来危害。所以,建设智慧社会必须同步加强相关法治建设,特别是要有效保护个人信息。要把保障公民个人权益放在智慧社会建设首位,认真执行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予以严格保护,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摘编自姚志伟、马宁《智慧社会让生活更美好》)
下列关于“智慧社会”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慧社会概念的诞生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驱动分不开。
B.智慧社会与智慧城市相比,外延扩充了,内涵提升了,并且在范围、运行、规制等三个方面均有所不同。
C.智慧社会是一种高级社会状态,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D.智慧社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涵丰富,覆盖面广,其内容涉及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两大板块。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不但是智慧社会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更是坚定的实践者,各地的探索和试验颇富成效。
B.《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对打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作出具体规划部署,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
C.作为智能化、现代化的城市系统,数字城市的目标是城市现代化发展、智能化综合治理与公共服务。
D.采用分散建设方式曾有利于智慧公共服务快速发展,但发展质量不高,随着时间推移弊端日益显露。
6.如何推动智慧社会建设?请结合材料二、三加以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3
2023点击查看点击查看
高考后估分技巧
一般情况下,考生要估3次分,第一次是按正常估分、松紧适当、宽严适宜;第二次是按从松估分,即稍微松一点,将可得可不得的“模棱两可分”均估算在内;第三次是按从紧估分,即稍微紧一点,将可得可不得的“模棱两可分”均不估算在内。对于相当数量的考生来说,仅作简单处理、计算出3次的算术平均分即可;但对于有些考生来说,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加以选择使用。
2023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答案
适应于山东、湖北、江苏、河北、广东、湖南、福建
2023新高考一卷英语试题及答案
适应于山东、湖北、江苏、河北、广东、湖南、福建省份。
2023新高考1卷数学试题及答案
适应于山东、湖北、江苏、河北、广东、湖南、福建
2023全国乙卷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适应于安徽、河南、陕西、山西、江西、甘肃、黑龙江、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共12个省份。
202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2023高考语文冲刺试题答案解析
1.C[“着意型与随意型风格都受实用的社会公用的观念影响,但由于书者的审美观念不同、个性气质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书美意趣和风格类型”说法错误。原文第四段说的是“在书体演变中,着意型与随意型的风格表现,一般由实用的社会公用的观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作者主动积极的审美追求必须服从于由这一社会公用目的所生成的社会流行的某种审美理想”。]
2.A[根据原文第三段,可知“《侯马盟书》、边陲战事中的急就文书和账簿”不是为庄重用途而作的书迹。]
4.B[B项强加因果,材料一原文后一段说的是“虽然疫情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不少冲击,但有不少专业人士认为,大学生就业难实际上是一种结构性矛盾”。]
5.D[“拥有一技之长,成就了灿烂未来”说法变未然为已然,材料三原文倒数第二段说的是“五年之后我就将拥有一技之长,未来也能朝着‘大国工匠’的方向迈进”。]
6.(1)和社会:高校、教育部门、用人单位通过各方努力,搭建平台,不断拓展资源,指导就业工作,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2)青年自己:抓住机遇,改变观念,到需要的地方,自主灵活创业、就业。(3)父母方面:理解、支持、帮助孩子以各种形式就业。(每点2分)
8.(1)“我”对刘博生辞职的询问引出了刘博生的辞职原委;(2)“我”对刘博生的夸奖一定程度上坚定了他的想法,促使他产生了辞职的想法;(3)“我”的询问引出了刘博生辞职的具体细节;(4)“我”对刘博生未来打算的询问引出了刘博生的出路和想法。(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9.(示例)(1)刘博生到中学任教后相对顺利;(1分)他踏实为人,工作勤奋,不怕吃苦,喜欢阅读,这种自尊自律的生活态度很适合教师这个职业;(1分)学校相对单纯,没有那种不三不四的事儿。(1分)(2)刘博生到中学任教后依然无法适应;(1分)他有天真的一面,对于人心和生活的世道缺乏必要的洞察力,不愿意随波逐流,同流合污;(1分)学校也不是世外桃源,整个社会变质了,学校也无法幸免,蝇营狗苟的事情“有麻雀子的地方都有”。(1分)(结合文本探究,有理有据即可。可以从一个角度作答,对刘博生未来境遇的推断结论1分,答出一点理由得1分)
10.C[原文标点:而据峐北望,累然一丘,音容莫复,徒使兹峐为瑶林,为雪海,过焉者啧啧道山中之胜,能无悲乎!]
12.B[“作者把它移出篱笆间”错,由原文“因出植篱间”可知,应是作者把梅从盆中移出并栽种在篱笆中间。]
13.(1)先母抚摸着盆梅说:“大凡万物都有发展的限度。使得它们受阻中断不能尽其本性的,都是人为的损害。”(每句1分,语句顺畅1分)(2)等到秋冬季节天放晴,就又在枝杈间架上竹竿,暴晒衣物,晾干贮藏的美好食品,不急不慌地来往于其间。(每句1分)解析得分点:(1)“先”“抚”“凡”“全量”“夭阏”“尽”“害”及判断句,得分点译错,本句1分即扣除,“全量”译为“完整的命数”亦可。(2)“霁”、介宾后置句、“曝”“干”“旨蓄”“徐徐然”及介宾后置句,得分点译错,本句1分即扣除。
202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
(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202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点击查看点击查看
填报志愿要清楚大学的录取层次
在我国具有独立招生资格的两千多所高校在学校的录取层次上有一本高校、二本高校高职专科院校等,在高考录取时,各省(区、市)级教育考试部门安排的录取批次也和此有很大关系。在一本高校中又分为“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和其他一本高校。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其他一本院校每年高考录取时,有一部分学校在有的省(区、市)在一本批次招生,在有的省(区、市)在二本批次招生,有的学校也会在多个批次都有招生计划。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难度这些都是我呕心沥血整理的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难度,希望能对你有用。
相关文章
- 双流县中心中学复读班学费是多少,高考复读机构哪家好
- 南部县大桥镇中学高考复读班条件,补课学校
- 祥云县第一中学高考复读班那些比较好,高中补习机构哪家口碑好
- 铜梁县第一中学复读班那些比较好,辅导中心哪家专业
- 泸县第二中学高三复读班要收好多钱,高考复读学校
- 云南省元阳县第一中学复读班条件,复读中心
-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复读培训学校学费,高三冲刺中心
-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复读学校排名,高中冲刺中心
- 仪陇小高三复读重考 物理冲刺班学费多少钱
- 成都复读培训学校排名,高中全托培训机构
- 绵阳南山中学高中复读机构怎么收费的,补习学校
- 绵竹高考复读学校收费,2024高三寒假补习班学费多少
- 峨眉山高考复读中心要多少分,补习中心排名
- 西昌高中复读冲刺班那些比较好,高三补习中心政策
- 万源高考复读培训班那些比较好,补习机构
- 武胜中学复读机构排名,高考复习班价格是多少
- 简阳复读培训机构收费标准,高考复习班
-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三复读学校价格,2024全封闭式补习学校怎么收费
立即获取
高考冲刺辅导方案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双流县中心中学复读班学费是多少,高考复读机构哪家好
- 南部县大桥镇中学高考复读班条件,补课学校
- 彭山县第一中学高考复读班条件,高考复读中心学费
- 祥云县第一中学高考复读班那些比较好,高中补习机构哪家口碑好
- 铜梁县第一中学复读班那些比较好,辅导中心哪家专业
- 重庆市璧山大路中学高考复读班要多少分,高考补课学校政策
- 重庆市沙坪坝实验中学校高三复读班学费是多少,一对一补习学校
- 澄江县第一中学高考复读班哪里好,高三集训中心价钱怎么样
- 泸县第二中学高三复读班要收好多钱,高考复读学校
-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复读班政策,高三全托补课中心
- 云南省元阳县第一中学复读班条件,复读中心
-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复读培训学校学费,高三冲刺中心
- 成都七中高中复读学校收费,封闭式辅导学校哪家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