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生的心理困境,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复读生的心理困境,下面开始吧。
复读生的心理困境本身原因
自我效能感因素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能否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成功完成工作和任务的信心。它受个体过去行为结果和成败经验的影响。复读者缺乏自信,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在学习和考试中自我表现不佳。
情绪情感因素
经常波动的负面情绪容易使人抑郁、焦虑、注意力分散,不利于学习和考试。同时,由于情绪感染,也会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
思维、认知方式因素
复读生对自己过去的失败经验、面临的不利状况、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可预料的状况等负面状况的认知,往往表现出偏向、化、孤立化的特征,产生不合理的信念。
比如只有考上大学才有价值,别人肯定会在背后评价自己等等。
一、招生对象
复读生的心理困境
困境一
:缺乏自信和低自尊 ,难以摆脱自卑情绪。
复读生很容易对自己升学考试的失败作出消极的归因和评价。如
:我不如别人
;我非常的无能等等。同时在复读过程中当遇到成绩比自己好的学生或遭遇考试失利时
,容易出现自己不如别人或自己一无是处的自卑心理。他们还会把考试失败的影响泛化到生活中去
,一旦遭遇到挫折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或是采取很强的自我防御心理不敢去正视问题
,同时也容易导致低自尊。
困境二 :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 ,心理过分焦虑。
复读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来自多方面的 :来自学校方面的
,如学习竞争的压力 ,同学和老师对自己的偏见或是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等
;来自家庭方面的
,如家长对自己的复读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与自己现实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等
;来自自身的
,如对于自己过去的失败经历、现在面临的不利处境及将来可能出现的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等消极情况的认知往往表现出以偏概全、绝对化、孤立化的特点
,并产生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如只有考取大学才有价值
,别人肯定会在背地里评价自己等等对于前途的不确定而不安和对考试失败的过分担心
,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而过分焦虑 ,等等。
困境三 :人际关系淡漠 ,缺乏归属感与安全感。
复读生的心理困境与辅导策略
(大众科学2008年01期)
前几天,《中国教育报刊》:一位复读生:"刚开始复读时,那落榜的一幕幕总是挥之不去,不论老师和家长怎么鼓劲,学习成绩也没有预想中的大幅度提高。但我还是挺住了,半年以后好像有点开窍似地一下子明白了,以后的进步便是几何形增长了……"这是幸运者,但多数复读生并非如此,他们大多成绩起伏度大,并且频繁。复读是非常痛苦的,它不仅考验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考验他们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很多人称复读生"心中似有千千结"。怎样为他们解开这些"千千结",实现新的突破呢?现略谈一二。
千千结1:复读意味失败,失败意味无能
高考的失败使自己产生自卑感,并且,容易将这种自卑情绪泛化到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一遇到挫折或不如意就产生错误归因,认为是自己无能,不如别人。或者采用消极防御心理不敢正视自己。
千千结2:破釜沉舟:只可成功,不能失败
复读生在带有低成就感的同时,却抱有过高的期望,孤注一掷,认为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能证实自己,对学习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造成学习压力大,焦虑水平高,一遇到学习障碍或一时的成绩下降,就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
千千结3:自我封闭,人际关系淡化
复读生普遍存在人际关系不良的倾向。老师、同学的偏见,社会的歧视,再加上自己的自卑情绪使他们对人际关系过度敏感。多数复读生主动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人交流,甚至不愿接受亲属朋友的安慰,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认为那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千千结4:精神崩溃:我还能坚持多久
过度的精神压力和学习焦虑加上一时的成绩起伏,很多复读生徘徊在精神崩溃的边缘,对自己的能力、毅力产生怀疑,反之又加重了自己学习的压力和焦虑水平,形成恶性循环,不能自拔。
千千结5:贪多求快,眼高手低,行为浮躁
复读生经历过高考,对知识范围、考试要求比较清楚,各种题型、往年考题都见过,所以在从新学习时,每道题都似曾相识,一看就会,感觉没有必要再动笔做,只是浏览性的看一遍,贪多求快,行为浮躁,结果缺少练习,眼高手低,每次测试分数都与自己的目标相差甚远。复读生产生这些情绪和行为是可以理解的,面对师生的眼光,背负家庭的期望,考虑到个人的未来,高期望与低成就感融于一体,构成复读生微妙而不可忽视的心理状态。教师需要针对特定群体实施合理的教育策略。
策略1:客观分析失利原因,制定总体计划 复读一般有三种原因:
1.目标过高。对自己的综合实力估计过高,志愿填报不当,没能被理想的高校或专业录取;
2.基础薄弱。有偏科现象,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或在各学科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漏洞,个别章节学的不透彻、不扎实、不完整、不系统,或由于平时贪玩,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和意志,或在平时的学习中思维不够灵活,记的慢,忘的快,学习效率不佳;
3.考试失误。由于心理素质不好,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复读生下决心开始新的拼搏时,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失利原因,找出缺点所在,放眼全局,制定弥补措施,有的放矢,查漏补缺,这样,学习效果才会明显。
策略2:正确归因,放弃错误观念 归因就是从行为结果推论行为原因,根据归因类型可分为内归因型和外归因型。与归因类型相对应可将人格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结果是由自身原因造成的,当归因到自身不可控因素时,易导致自卑,归因到可控因素时,易找到原因,激发动力;外控型的人认为结果是由外部原因造成的,若归因到外部不可控因素时,易减弱动力,归因到外部可控因素时,可以产生积极性情绪和行为。复读生对自己高考失利原因分析,如果是内控型,认为失败是由自身能力造成,属于不可控因素,易产生自卑情绪,若认为是自身努力程度不够,属于可控因素,就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刻苦努力;如果是外控型,认为失败是自己运气不佳,属于外部可控因素,在以后的学习和考试中也会抱有侥幸心理,若认为是考题太难,就会在以后学习中更加努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归因类型,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对每次的考试和学习失误都进行正确归因,这样,不仅有利于查漏补缺,而且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策略3:树立合理目标,保持适当的动机水平 耶基斯-多得森定律(Yerkes-Dodson
Law)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成倒U形曲线关系。动机强度过高或过低,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达到佳学习状态;中等强度的动机和压力水平,可以保持良好的情绪与心态,学习效率高。曾经失败过一次的复读生面临不利处境及将来可能出现的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认知往往表现出以偏概全、绝对化、孤立化的特点,并产生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尤其是认为这一次的高考就是人生的背水一战,只有考上,并且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在没有客观分析自己水平的情况下,盲目制定高目标、严要求。强动机、高压力不但起不到促进效果,相反却会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干扰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抑制能力发挥,降低学习效率。
策略4:接纳他人,融入集体,在集体中发展自己 复读生很难与新集体融为一体,甚至有些复读生还会出现自闭心理和行为,对他人产生强烈排斥感,把自己置于集体之外。面对高考这座"独木桥",很多学生把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尤其是成绩优秀的同学看作潜在的对手,尤其是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学生,更痛心地感触到竞争的残酷性。一些心存偏见的老师又把复读生与应届生区别对待,造成不良气氛。这种状况要求,一方面教师在行为上要多发现复读生的优点,给予鼓励,在心理上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教学上转变教学形式,多采用集体参与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排除自闭心理和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要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在交流中从新认识、评价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树立切合自己水平的目标。
策略5:学会放松,改变心态 复读生面对内外各方面的压力,往往生活在过度焦虑中,压抑的情绪得不到适当发泄,久而久之会影响心态和学习效率,甚至带来生理方面的不良反应。学生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有效的放松方法,主动改变心态。如渲泄,找朋友倾诉,把郁闷写进日记,写进给朋友的信中,把不愉快的、压抑的情绪抛出;转移,参加适合自己兴趣的娱乐活动,让头脑、情绪得到松驰;自我安慰,精神上自我肯定,不沉沦于一时失败的沮丧,以一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洒脱对待人生,把过去看做人生的一种经历,而不是负担,充满信心,坚信自己能战胜一切困难。
复读生的心理困境客观原因
家庭因素
大部分父母都希望他们的孩子通过复读考上大学,因此对他们的孩子寄予更高的期望。但是,这种期望会使家庭气氛紧张、压抑,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学校因素
主要包括学校经理和老师对复读生的态度,复读生与其他学生的关系。在一些学校,管理者往往把较好的教育资源分配给应届毕业生,却没有给他们正常的待遇。还有很多老师对复读生有偏见,很少和应届毕业生一样看待。另外,很多上课的复读生很难发展和某个班的同学的正常关系,双方可能都有一定的警戒和敌意心理。
复读生的心理困境,复读生的心理困境是今天小编分享的具体内容,还有没理解的地方可以给小编留言哦。